• 欢迎访问中视在线!
首页 > 文化 > 正文

【学习摘记】张明刚《军履回望》连载(二十九)

2024-01-12 19:46  来源:北京华艺网   浏览数:
【主编导读】/韩宾 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解放军驻京部队某部少将副主任、党委副书记、纪委书记、监委主任 张明刚 自选文集《军履回望》后,引发读者广泛热议好评和 人民日报人民...

【主编导读】/韩宾

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解放军驻京部队某部少将副主任、党委副书记、纪委书记、监委主任张明刚自选文集《军履回望》后,引发读者广泛热议好评和人民日报人民网、新华社、军报军网、中新社、中青报中青网等主流媒体关注推介。

(张明刚,男,汉族,湖北随州人,研究生学历,中共党员,陆军少将军衔。曾参战荣立战功、被评为“火线优秀共产党员”并在前线由士兵直接破格提拔为军官

该书由“理论之光”、“军营之声”、“心灵之窗”三卷组成,收录了作者张明刚从军40年来公开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文章、新闻作品、文学作品183篇、55万字。这些文章,有30多篇获奖或被选为教学范文,部分文章被网络平台转载百余次、浏览量超千万

2022年10月,该书首版问世后,受到铁凝、邵华泽、孙晓云、孙继炼、徐贵祥、樊希安我国当今文坛大家泰斗高度评价和广大读者喜爱。2023年1月即出第2版,截止2023年8月,不到1年时间,已是第4版第6次印刷,累计印数超过12万本。2023年2月,团中央青年发展部、人民出版社会同作者张明刚,共同向全国一千余所高中赠阅一万余本《军履回望》,受到全国广大青年师生的热烈欢迎。

中国文联主席、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说:“读《军履回望》,我感受到明刚同志以真诚、笃实之心书写着从乡村少年到边防战士,到共和国将军的生动、奋进之路。他的超常勤奋,他对事业始终葆有的敬畏、激情、朝气,以及对故土、亲人、战友淳朴、深情的描述,洋溢在涉猎广泛的题材、篇章里,读者从中看见了一位时代追梦者有血有肉、有胆识、有担当的英姿和风貌。”

中国记协原副主席、《解放军报》原总编辑孙继炼将军说:“明刚是写作高手快手多面手,堪称杂家大家……《军履回望》一书,集明刚四十年心血智慧汗水之大成。”

中国作协副主席、中国作协军事文学委员会主任徐贵祥说:“在我看来,《军履回望》可以作为军营生活、学习和工作的辅导教材。”

原国务院参事、三联书店原主要负责人樊希安说:“我感到明刚这部文集具有教科书意义,不仅适合普通读者阅读,更适合党员干部和新闻工作者、理论工作者、文学爱好者、老干部工作者阅读,谁读谁受益。”

【学习摘记】/王振存

张明刚《军履回望·理论之光卷》“讲义精选”板块之《干事论》(中)

(本文原载《加强机关业务建设不断提高综合素质》,解放军出版社 2011 年版。为作者 2010 年 6月 10 日,在原总政治部部分机关干部业务培训班所作辅导授课提纲。选入本书时有删节)

编者按:

亲爱的《学友周报》读者朋友们:

名家书评认为,《军履回望》书写了作者从乡村少年到边防战士到共和国将军的奋进之路,展现了作者对党、国家、军队和人民的赤子情怀,见证了新时代人民军队强军兴军的伟大进程,充满积极的、健康的、向上的正能量,是一个农村青年参军报国的励志故事,是一本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图书,是一部激励广大青少年立志成人成才、紧跟党奋进新征程的生动教材。

2023年11月,本报连载了《军履回望·理论之光卷》中的【十论写作】板块,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:包括中国新闻网、中国军网、强军网军委机关网、中华善德网在内的50多家媒体跟进转载;众多学友尤其是作者亲朋好友纷纷在朋友圈跟进转发;广大读者朋友很是喜爱,跟进学习,好评如潮……偶有连载迟发,便有学友垂询敦促,媒体与读者良性互动、互促,成为热点。许多读者还表达了连载《军履回望》全书的强烈愿望。

编辑部同仁因此大受鼓舞,深深感到:《军履回望》 之所以产生如此积极、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,是因为这本书不止是一本可以置于案头、随时拿来学习参考的新闻教科书,更是一部能够启迪思考、激发人生奋斗动力的心灵指导书,为人做事作文皆可参考,确实是近年来我国图书市场上非常难得的一部上乘佳作!

因此决定,从第十一期开始,本报将继续以【学习摘记】形式连载《军履回望》。具体是,按该书编排顺序逐篇进行,自序言开始,至后记结束。连载时,前后分别设【主编导读】【社长点评】栏目,不定期开设【读者感言】栏目(选发学习心得感悟),以更好服务大家。

来吧,朋友!让我们跟随三位文坛大家的笔端,一起走进《军履回望》,去探寻成人成才成长道路上的成功“秘诀 ”吧!

《军履回望》,谁读谁受益。

干 事 论(续) *

【上期回顾】

作为咱们总政机关的一名“老干事”,我今天讲的题目是《干事论》。具体讲三个问题:第一,什么是干事;第二,干事应当具备的基本功;第三,干事基本功的获取途径。重点讲第二个问题。

一、什么是干事

...... (详见28期)

二、干事应当具备的基本功

(一)干事基本功的意义

...... (28期已发)

(二)干事基本功的内涵

...... (28期已发)

我认为,归根结底,最根本的也就是说话、写字、办事6 个字。

...... (28期已发)

(三)干事基本功的解析

1、说话

...... (28期已发)

2、写字

(1)写字就是写文章,干事必须会写文章。写文章是我们当干事的看家本领,很难想象,一个不会写文章的干事如何能够胜任工作岗位。过去人们说谁谁有才,实际上就是说他妙笔生花,文章写得好。那时在人们的观念里,会写文章和有才华是一回事,是可以画等号的;老百姓甚至简单地认为,能说会写就是干部。现在虽说时代发展了,人们的观念变了,写文章不再是有才华的唯一标志了,但要说写作是政治、思想、理论、政策、道德、业务、经历、见识、逻辑、语言等诸多方面的修养或水平的综合体现之类的话,相信大多数人还是认同的

机关不可一日一事无文字,总政机关尤其如此。文字材料谁起草?当然是干事。并且,相对司令和装备机关的参谋、后勤机关的助理员而言,政治机关的干事通常被称作“秀才”“笔杆子”,说的就是写文章应是干事的本分、拿手好戏和看家本领。这里面的道理就像农民种地、工人做工一样,既自然又必然。

(2)写文章是艰苦并快乐的复杂的创造性的个体的脑力劳动。这句话,只是我从个人体会角度,给写文章下的一个并不那么准确的定义。

说艰苦,大家恐怕不会有意见,因为谁都知道写文章是个苦差事,愈是写大文章、好文章,艰苦的程度就愈高。曹雪芹写《红楼梦》,就曾“披阅十载,增删五次”,还流了“一把辛酸泪”。毛主席的诗词好,我们从李银桥的回忆中得知,他的每个字同样来之不易。

说艰苦并快乐,这也不难理解,苦与乐、苦与甜,从来都是相伴相生的。“文章千古事,得失寸心知。”你写文章辛苦,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,但你的快乐也是特别的,只属于你自己。比如,你熬夜写篇文章并发出传真,第二天早晨刚起床,就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报了,你是什么心情?再如,你的文章获得领导赞赏,一高兴就批了“很好”之类的赞语,或者你文章中的观点甚至某句话被人们普遍接受并引用,或者你参与起草的文件成为全军执行的政策,你又是什么心情?还有,写文章的人苦是苦点,但吃苦不吃亏,因为写文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,一种文字历练、思想升华的过程。并且,我还认为,写文章的人终将不会被埋没,总会有出人头地的那一天。

说复杂,是说你要想写篇文章,必须首先把所要写的东西吃透了,把相关的情况掌握了,还要经历一个从接受任务、确定主题、研究提纲、谋篇布局、构思腹稿、下笔起草、修改完善到正式报批或发表的复杂过程。很多时候,还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,甚至每一步都有反复。

说创造性,是因为工人在生产线上作业,可以日复一日、年复一年地重复劳动;农民种地,也可以一成不变地按季节、按品种、按固有的套路或模式来种;写作呢,这么干显然不行。文无定法,贵在创新,好文章一篇一个样,题目、思想、观点、内容、例子、结构、风格、语言等,都应避免重复。一部《水浒传》,写了一百单八将,一人一个写法,没有一个重样的。不然的话,千篇一律,千人一面,那样的文章还有谁看?

说个体的脑力劳动,是说绝大多数情况下,作者只有甘当“个体户”,力戒浮躁,静下心来,耐住寂寞,顶住诱惑,吃苦受累,独立思考、创新,才能写出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“这一个”的好文章。即便是起草重要文件、领导讲话等需要通过集体讨论统一思想的材料,也有“大兵团作战”中的“单兵独立作战”要求,比如集体研究后,分工每人完成一个部分,然后再合成统稿。我们的国学,经、史、子、集,浩如烟海,其中文王演《周易》,孔子著《春秋》,司马撰《史记》,李白吟诗歌;再看近当代,鲁迅作杂文,曹禺编话剧,冰心著散文,巴金写小说……大师们的不朽之作,无一不是个人呕心沥血的结果。

(3)总政的干事应当成为写文章的硬手、快手、多面手。

①硬手。何谓硬手?我认为硬手就是写得一手好文章的高手、妙手,这里强调的核心问题是质量陆游诗云“文章本天成,妙手偶得之”,说的就是这个意思。硬手写的文章,首先应当“像”。如果一个人写什么不像什么,驴唇不对马嘴,我敢肯定,他的文章绝不是什么好文章,也就谈不上什么硬手不硬手了。那么,是不是写什么像什么就是硬手,就是好文章了呢?未必。“像”,毕竟是个浅层次的皮毛的东西,真正出自硬手的好文章,不仅从表面看上去很“像”,骨子和血液也就是本质上也应当“是”。对作者,好文章是有感而发的一种境界的升华,是客观事物在头脑里碰撞出的火花,是浮想联翩、夜不能寐的心血之作;对读者,好文章是一种美的享受,是武装头脑的营养液,是陶冶心灵的净化剂,是寻找知音的共鸣箱。具体讲,我认为以下几点在硬手的好文章里不可或缺。

一要有时代感。年年岁岁花相似,岁岁年年人不同”。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征,每个时代都会留下每个时代的印记,好文章应当是时代的深刻反映。21 世纪了,人们的思想观念、价值文化、生活节奏、知识更新速度等都已发生了深刻变化,有的甚至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,如果再去照搬老一套的东西,肯定行不通。因此,谁坚持与时俱进,写出时代最强音,谁就是高手

二要有信息量。有的也叫“思想点”或“知识点”什么的。有人做过统计,一台晚会若没有 5—8 个“亮点”,一集电视剧若没有 3—5 个“看点”,一个小品若没有 2—3 个“包袱”,就没有什么收视率,观众不买账,就失败了。文章也是这样,要想吸引人,让人耳目一新,有所收获,就要加大信息量,密集型地给人以新东西,如新思想、新观点、新知识、新经验等。不然,毫无新意,你的文章就没人爱读。

三要有自己的东西。原版比盗版值钱,原创比改编正宗,原唱比翻唱地道,创作与模仿有天壤之别,不可同日而语。这些硬道理,强调的都是一句话:差点没关系,但不能没有你自己的东西。不然,看到谁的文章好就照抄照搬,听说领导表扬某篇稿子了就照猫画虎,其结果可想而知。高明的作者引经用典,信手拈来,看似无意,实则为自己的文章增色不少;反之,则糟糕透顶。“文革”时有些文章,通篇摘录的都是马恩列斯毛对某问题怎样讲,就是看不到作者自己怎样讲;现在也有些文章,一下笔就是三代领导核心对某问题怎样论述,很难找到作者自己的观点。读这样的文章还不如读原著呢!所以说,好文章必须是自己的,自己的所见所闻,自己的所思所想,自己的真情实感。

四要有文采。我常想,文章是写给人看的,其底线是让人家看得下去,最好是看时不难受,看完不后悔,过后不能忘,回想有余味。而要达到这样的标准,靠什么?当然是文采。文采,既指文章的精彩,也指作者的才华。文采是有品位的,是水平线以上的东西。打个比方,如果可以用温饱型或经济适用型这个层次来比喻一般性文章的话,那么有文采的好文章就属于小康型甚至豪华舒适型这个层次了。文采能给人带来美感和享受,还能给人以启迪、智慧和力量。思想深刻、文思敏锐、观点新颖、见解独到、结构精巧、论述精辟、行文别致、文笔流畅、文辞优美……这样的精美之作,谁不喜欢

晚清时,慈禧太后爱看张之洞的折子,现在的老百姓爱看金庸的武侠书,20 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学生爱读琼瑶的小说,大概就与文采不无关系,他们文采飞扬啊。我感觉,看一篇文章是否有文采,最简单的办法有三个。

一是看他的观点是否有新意。好的文章必须给读者以新的东西,新的思想、新的观点、新的价值、新的见解、新的感受、新的体验等。

二是看他的语言是否精彩。读毛主席、鲁迅等大家的文章,一不小心就读到名言警句,精彩语言比比皆是。我还喜欢那种文字不是很多、容量却是很大的“压缩饼干式”的语言,这种语言像水中冰山、雪泥鸿爪,耐人寻味,引人深思。高明的领导批示即属于此,往往三言两语,甚至一句话一个字,就把问题的核心、本质、意见和办法说透了。你琢磨吧,他想要你做的、你想知道的,都浓缩在这批示里面了。

三是看他的标点符号是否丰富。好文章里,标点符号丰富多彩,什么都有,像跳动的音符;反之,则一“逗”到底,一“句”了事,单调乏味得很。总之,写东西时头脑里要有根弦:或大或小、或多或少,总得有点文采。

五要朴实。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。大道无形,大雪无痕。比如打扑克牌一张王牌轻轻放下也是大牌,谁都管不了它;一张小牌摔得再响也是小牌,谁都能管它。我理解,这就是朴实,本真,返璞归真。朴实和文采并不矛盾,朴实无华不等于作者没有才华。朴素、真实、本真、自然,本身是美,永远是美。况且古朴之中藏有玄机,平实里面可见功力;没技巧就是大技巧,朴实就是大技巧。赵树理、孙犁、老舍、冰心、铁凝的文章都很朴实,小平同志的文章更是大白话,陈寅恪、费孝通、季羡林等大家公认的学贯中西的大师的文章也很好读,但他们都很深刻,有思想有文采。

六要通俗。通俗不是庸俗,不是文雅的对头,而是朴实的近邻,是一种好的文风。它表面上土里土气,像没文化,实质则恰恰相反,是一种成熟了的大智慧。除了像霍金《时间简史》那样的最新科技和理论专著以外,古今中外的好文章都是同时代人看得懂的。能把深奥的理论和复杂的事情通俗化、简洁化,是一种本领,而只会讲本专业的术语和行话,其思想和主张则很难推广;而故作高深、满口让人听不懂的“洋话”,注定会被时代和读者抛弃。

一般认为哲学是深奥和枯燥的,但在毛泽东、朱光潜、冯友兰、张岱年等大师的经典著作中,哲学却是好懂的;普通医师和医学科普工作者举办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方面的讲座,听众感觉相当复杂、不得要领,但若出自洪昭光之口,你听起来就有味道了,并且一听就明白,就能记住。为什么?通俗是一个重要原因。

②快手。何谓快手?我认为就是快速完成写作的文章高手,这里强调的主要问题是速度。时代在发展,科技在进步,国家在改革,军队在跨越,现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,各级领导和各项工作对时间要求越来越高,有的急件要求不过夜,有些紧急事情甚至以分秒计时。在此背景下,加快写作速度,提高工作效率,非常重要。

快手的标准是:小稿立等可取,取之能用;大稿在规定的时间内出手,基本能用。快手如同神枪手,时刻处于待命状态,一声令下,弹无虚发,指哪打哪,打哪中哪。那么,怎样才能成为这样的文章快手呢?

首先要有深厚的文字素养。“一口吃不出个胖子”,神枪手是子弹“喂”出来的。“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”。不经过必要的写作基础训练,不具备较为扎实的基本功,没达到一定的文字层次,“快”就无从谈起。

其次要“吃透精神”。接受任何一项写作任务,都必须快速反应,把上面是什么意图,下边是什么情况,想要解决什么问题,达到什么目的,都有哪些相关政策规定,过去怎样,现在如何,未来走势、发展方向以及文章的主题、核心内容是什么,采用什么文种、标题、结构、风格和语言等,都在第一时间给琢磨透了,熟烂于心了,才能号准脉搏,直击要害,出口成章,一气呵成。

再次要刻苦和勤奋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,是公认的高产优质作家,被誉为天才,他却说哪里有什么天才,只是自己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上罢了。由此可见,鲁迅是非常刻苦的、勤奋的。鲁迅这样伟大的天才尚且如此,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允许自己懈怠呢?

最后要保证质量。“快”,不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。质量与速度,两相比较,宁要有质量的“慢”,不要没质量的“快”。因为“快”到一定程度,就会影响质量,“萝卜快了不洗泥”,也就失去了“快”的意义。

③多面手。何谓多面手?我认为就是啥都会写的文章高手,这里强调的关键问题是“杂”与“博”。作为一名总政的干事,不会写文章不行,只会写一种或一类文章也不行。比如说,你会写机关常用的材料了,领导要你结合工作写报道,怎么办?你会写报道了,领导要你为一本书作个“序”,为一期杂志写个“卷首语”,为一部电视片写个“解说词”什么的,又怎么办?是的,政治工作需要起草各种各样的文章,作为政治机关的干事,则要摸爬滚打,拳打脚踢,善于当杂家,即便不能做到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,起码也要做到样样会用,拿得起、放得下。只有这样,才能从容应对工作,胜任岗位要求,做一名优秀的干事。我感到,总政的干事应当较好地掌握和运用以下三类文种。

一是机关应用文类实用性文种。包括《总政机关办文工作实用手册》提到的命令、通知、报告等 12 种常用公文文种,也包括这个《手册》没提到的许多实用性文种,如讲话谈话类、司法文书类、商业合同类、白头纸类等。这类实用性极强的文种,是机关日常工作使用最多的文种,理应首先掌握。

二是新闻类由媒体刊登或播出的文种。包括消息、通讯、评论、特写、故事、综述、广播稿、解说词等,细分起来大小也有一、二十个品种。作为总政机关的干事,如果不明白“五个 W”是怎么回事,见到“本报讯”就发懵,也是很难胜任工作的,因为重要会议的召开、重大政策的出台、重点工作的部署和总结等,一般来说,都需要干事以新闻形式行文,通过媒体公开宣传,以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,推动和促进工作落实。所以说,这类文种也应掌握。

三是文学艺术类文种。包括小说、散文、诗歌、杂文、随笔等,虽说这类文种专业性、艺术性、娱乐性很强,对作者的思想、经历、生活、语言、文字、艺术、美学等方面修养要求很高,机关使用的不那么经常,但也不能一点不会。比如,这些年我们搞片子、出光盘、编画册、印书籍,就需要撰写脚本、剧评、前言等文学色彩较浓的东西,如自己拿不下,请人代写,因为人家不懂你的专业,也未必能写好,这样的话,既不好跟领导交代,又会让人笑话。因此,如时间允许,学点文学基础知识,阅读和欣赏一些文学名著,打点文学修养的底子,练练文学的基本功,也是十分必要的。

(未完待续... ...)

来源:《军履回望》张明刚自选集

【读者感言】/方建

张明刚《军履回望》

我当细品之笃行之

2023年3月下旬的一天,我得知《军履回望》作者张明刚将军,即将奉命离疆赴京履新的消息后,随即赶去送别,并想借此机会讨本他的新著。

说起来,我和张将军虽不是一个总队,但都属于武警部队序列,两支部队机关相距不远,也曾打过交道,彼此相识,印象颇佳。见我来了,张将军很高兴,一边与我话别,一边打开一本新书的朔料包装,欣然提起笔来,在书的扉页上写下“方建品之行之”这行字,然后签名落款,并盖上肖像、休闲、名章等3枚印章,亲手将书送给我。我如获至宝,连声道谢。回到单位,我把此书置于案头,工作之余常细细品读,受益匪浅。

但是,起初我读此书,仅仅是走马观花、泛泛而读,并未将思考的触角延伸到文字背后旮旯角落,更别说领会作为前辈和首长的他,要我“品之行之”的深刻用意。直至近期《军履回望》一书被《学友周报》连载,看到该书的热烈反响情况、读者的深刻体悟感言、文坛名家的精彩导读点评,才进一步触动我、震撼我,使我真正静下心来,踏踏实实走进《军履回望》,用心感受作者40年艰苦奋斗的日日夜夜、点点滴滴。

站在一个晚辈后生、普通青年警官的角度来讲,《军履回望》一书给我的诸多启发,不仅是文章本身思想的高度、足迹的广度、情感的温度、语言的深度,更重要的是这一“硕果”背后那种与命运抗争的韧劲,求学奋斗的闯劲和自我革命的狠劲!

这个真实的励志故事,展现了一个追梦青年和新时代革命军人“奋进有为”的实干担当——限于水平,我实在想不出那种精炼鲜活的语言,来形容这本书的朴实典雅、厚重底蕴和实在管用,好在名流大家的书评文章,已经讲的很通透明澈了。

一个农村出身的普通青年,自幼丧父,家境那么穷,起点那么低,却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,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和成功,实属不易,殊为难得。他熬了多少夜?吃了多少苦?受了多少累?历经多少挫折和磨难?又作过多少艰难的抉择?……我真的无法想象;但通过作者的笔触和足迹,看到他是如何一步一步坚定地走到今天,特别是读了他写的本书后记《耙耕,从田间到军营》,非常震撼,让我真正知道了什么叫坚强,试问一个不满十六岁的少年的如此坚强,那么他长大后还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吗?!......还有,他曾置生死于不顾,主动要求去血与火的南疆战场参战…因此我认定,他的成功绝非偶然,绝非浪得虚名!而是他笃定理想信念点灯熬油的坚持,是决然回报亲人殷切期望的坚定,是胸怀赤子之心戍边卫国的坚守。

近日跟随学友周报的连载,再品作者《新年诗草(四首)》,我深受震动。时间回到1986年,作者22岁,入伍第4年,正值风华正茂的年龄,和现如今个别甘愿“躺平”的年轻人相比,那时候的他便知道自己要干什么?怎么干?目标坚定,行动坚决,令人佩服。从1985年到1987年,短短两年时间,便在各大报刊发表294篇新闻作品。用刘宅宅先生的话讲,那时的他正值“发表欲极强”时期,依我看,与其说是“发表欲极强”,不如说是不甘平庸的“进取心”“英雄气”极强

诗言志。从短诗《迎春花》的冒寒报春,“人们该不会忘记你从前的功绩”,到《冰凌花》中的“我信奉这真正的艺术,他每天都在黎明的朦胧中教我奋起”,就能够深切的体会到,那种自我施压、踌躇满志、奋进向上的斗志。而《贺年片》“洗涤你过去一年的征尘,给你力量,向新高度攀登”,流露出一年辛勤付出后“丰收”的喜悦,是自我慰藉,更是自我鞭策;《日历》“到了那一天你有多少事可资回忆”,是作者对岁月的沉思、回望,对内心的自省、叩问,对待工作、学习、生活,是否不负青春、不负韶华,不留余力、感动自己。

张奇志前辈在感言中说,“心静如水才能耐得住寂寞,耐得住寂寞才能不计繁华,不计繁华才能静待花开。”作为晚辈青年,在将军面前我深感汗颜。他曾多次叮嘱我要“多学习”,“多读书,读好书”,但自己却总是以事务性工作忙为由搪塞。深挖思想深处的根源,我知道这是自以为是、安于现状、不求上进的思想在作祟。工作中,虽然偶有能力恐慌感,但也仅仅停留在了恐慌层面,缺乏久久为功的韧劲,没有敢闯敢干的拼劲,遇到困难时也只能自拍脑门感叹“书到用时方恨少”。说到底还是心不静、学不精、不善思、性懒惰……

初读不知文中义,再读才识文中人。现在回过头来,细思李景璇上校书评文章所言:“起初带着一种仰视的心态来读,读完之后除了仰视更多了一份亲切,像是与一位老友聊天谈心,亲近自然。透过文字之外,那种直击心灵的感觉,温暖有力。”……至此,我也就不难理解“品之行之”的良苦用心了,这是前辈首长对后生警官的殷切希望,更是无私的鞭策和激励。

没有谁能够随随便便成功,吾辈当自醒、自省、自行!

《军履回望》,我将细品之,笃行之。

(本文作者方建,系武警部队某部现役少校警官

【社长点评】/王洪平

张明刚《军履回望·理论之光卷》中的“讲义精选”板块,收录了作者多年来授课辅导材料的精采篇章,其中《干事论》一文,具体三个问题:第一,什么是干事;第二,干事应当具备的基本功;第三,干事基本功的获取途径。

对于“什么是干事”,我们可以理解为干事是指那些有责任、有担当、有能力去完成一定任务的人。他们具备积极主动的精神,能够主动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,推动工作的顺利进行。而干事的基本功之二是“写字”张明刚将军对干事的基本功“写字”有他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,讲的富有特色、入木三分,读后令人耳目一新、深受启发。写字是干事应具备的基本功之一,它不仅仅是指简单地书写文字,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文字表达思想、观点和情感。写字的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
1、语法和修辞:了解并正确使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语法规则和修辞手法,以确保表达清晰、准确。

2、文章结构: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,包括开头、发展、高潮、结尾,使文章逻辑清晰、条理分明。

3、表达能力:能够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,同时能够根据不同的对象和目的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。

4、书写规范:遵循一定的书写规范,包括字体、字号、行间距、段落格式等,使文稿整洁、美观。

5、信息处理:能够有效地收集、整理、分析信息,并在书写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加工和运用。

6、创造性思维:在书写过程中展现出创造性思维,能够提出新颖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案。

7、审美素养: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,使书写内容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。

通过不断练习和积累,干事可以提高自己的写字能力,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,为个人和团队的发展做出贡献。同时,写字也是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的体现,有助于提升个人形象和职业竞争力。

本期,读者感言这是一篇充满深情和敬意的读后感,作者方建通过对《军履回望》的阅读,深深地被作者张明刚将军的人生经历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所打动。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,感受到了张将军的坚定信仰和无私奉献,也感受到了张将军对于后辈的关心和期望。

方建在文中坦诚地表达了自己对于学习的态度和行为,他承认自己曾经的自以为是、安于现状、不求上进,也感受到了由于缺乏学习而导致的能力恐慌。但是,通过阅读《军履回望》,他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,也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。

方建的读后感不仅是对《军履回望》的赞美,也是对自己的反思和激励。他决心以张将军为榜样,坚定理想信念,努力学习和工作,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。

免责声明

1、凡本网注明出处非(中视在线)的作品,均转载于自其它媒体或会员发布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目的在于信息的传递,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,如对稿件有质疑请与本网客服联系。

2、凡涉及客服电话、转账交易等请查询官方认证,谨防上当受骗。

3、为了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,请核实安全认证的官方客服电话,防止上当受骗。

4、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其它问题,请在15日内联系本网客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