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欢迎访问中视在线!
首页 > 文化 > 正文

「学习摘记」张明刚《军履回望》连载(一〇六)

2024-06-12 16:42  来源:北京华艺网   浏览数:
【学习摘记】/王振存 张明刚《军履回望军营之声卷》鱼水情深板块之《为了第二故乡更美丽 * 》 (本文原载《江城日报》1991 年 10 月 6 日第 2 版头条) 为了第二故乡更美丽* 瞧这些当...

【学习摘记】/王振存

 

张明刚《军履回望·军营之声卷》“鱼水情深”板块之《为了第二故乡更美丽 * 》

(本文原载《江城日报》1991 年 10 月 6 日第 2 版头条)

 

 

为了第二故乡更美丽*

“瞧这些当兵的,一个个泥猴似的玩命地干。猜想他们一天肯定不少挣钱,要不怎么有这么大的精神头?”

“才不呢。他们是义务支援性质的,一分钱也不挣……”

9 月 22 日,当笔者来到吉林市 1991 年十大重点工程之一的松花江丰满大桥拓宽工程施工现场时,首先听到的是上述这段意味深长的对话。

站在被 20 多台车辆和数以百计的人流拥挤的、不时地发生堵塞现象的、始建于日伪时期的、宽仅 8 米的大桥上,笔者向下俯瞰,看到了一幅火热的劳动场面。

数十面彩旗迎风招展,浑身沾满泥水、背上湿透一片的指战员们,顺着他们已在江中筑就的简易通道,你追我赶,或肩扛或手提或车推,将一个个装满泥土的草袋,运至大桥墩子四周筑起围堰,使波涛汹涌的江水按照他们的意志改变流向,以利施工。

负责这里施工的市政工程公司一处一位负责同志告诉笔者,一个围堰长60 多米,宽 3.5 米,深 3 米多,体积达 600 多立方,需用沙袋近 3 万只。真不相信这样大的工程量,81023 部队汽车二连的官兵们平均 10 天就可完成一个。

总共 12 个围堰,目前他们已完成 5 个。

在大桥下面的围堰堤上,指导员姜立湘对笔者说,施工以来,士气一直很高,人均每天搬运并堆砌草袋达 200 只,不少同志带病坚持干,劝都劝不下来。他还说,该部共为大桥拓宽工程义务投入一万个劳动日,由各分队轮流完成。

正在我们交谈时,一名叫王福春的战士推的翻斗车不慎摔倒,挤掉了右手大拇指的指甲盖,鲜血直流,疼得他紧咬牙关、满头冒汗。

包扎之后,姜指导员命令他休息,但他仍然坚持着,不下工地。

在 3 号围堰尽头,孙玉林、张利两名战士头戴安全帽,身穿皮衩、救生衣,立在冰凉的江水中堆码草袋。尽管他们的嘴唇冻得发乌发紫,也不肯让人换下来。

休息时,笔者看到陶俊、孙旭东等 5 名患病的战士,坐在工地的草袋上吃药。

这些可爱的战士在接受笔者采访时,道出一个共同的心声:

江城是我们的第二故乡,在这里生活几年不留下点什么,是一种遗憾……

来源:《军履回望》张明刚自选集

 

【读者感言】/魏博文等 10人共13 篇(首、则)

北京读者魏博文

初读《军履回望》张明刚自选集印象

一个偶然的机会,我遇见了《军履回望》作者张明刚及其著作。初见明刚先生,一身便装难挡浑身散发的军人气质,刚毅正直,英俊威武,真个是想像中的将军;再一交流,儒雅随和,谈吐不凡,更像是一个温厚的学者……明刚先生,将军作家是也。

 

初读明刚先生著作,便让我深深震撼:一是跨度大、创奇迹,从农家子弟到边防战士,从初中文化到我军最高学府研究生导师,并且经历战火硝烟,淬炼成共和国将军!二是精神可嘉、可学,兼具追求卓越的志向,奉献牺牲的情怀,永不服输的意志,坚韧不拔的毅力,健康向上的品质,勤学苦练的韧劲,平易近人的态度等等!三是坚守初心、砥砺前行,军务繁忙、笔耕不辍,四十年如一日,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灵动的文笔,书写着军旅生涯中的闪光足迹,成就了一部催人奋进的伟大作品——《军履回望》张明刚自选集!

 

接下来的日子,我将静下心来,认真通读、精读、研读明刚先生的大作,从中汲取精神营养……因为我认为,在动辄怨天尤人、日趋浮躁的当下,读明刚先生的著作,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,将会使我的生活得到充实,思想得到升华,精神得到洗礼,灵魂得到净化……对于我的人生和事业都将大有益处!

(魏博文系某公司北京分公司业务负责人)

 

北京读者程中林

朋友圈留言三则——

一、我和明刚是发小,在天真活泼的少年时代,我们无话不谈,随行如影,后来他参军入伍,凭着天赋和努力,不断进步,做到了将军……我只能望尘莫及,但情感依旧……我特别欣赏他坚韧不拔的毅力,敢于挑战的精神,勇往直前的勇气!……点赞了!转发了!

二、老同学明刚的文章,写的都是真人真事,用词造句很讲究,描述的很好,我看的津津有味,看后回味无穷,收获很大……好羡慕啊!我也真想静下心来向他学习,写点文章,可是怎么都无法写出像样的东西,只好转发他的了!

三、看明刚的文章我感到味道十足,再看有些文章总感到缺盐少油的……限于水平,没能把我心里的感受都写出来,只能用省略号来表达,我真心想抽出时间来,好好写个读后感……还是先转发吧!

(程中林系北京天地方圆文化发展公司总经理助理)

 

大连读者陈锡平

朋友圈留言二则——

之一:张明刚老战友,多年不见,变化挺大,进步很多,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的奋发上进速度和写作成就!祝贺!收藏!转发!

之二:作为湖北老乡,明刚是我们那批一起入伍的战友们的骄傲!他这部大作的出版,可谓功成名就、无憾军旅人生的标志!我从内心为他高兴!……期待明刚随时来大连,相聚甚欢!点赞!转发了!

(陈锡平系辽宁大连鹏讯科技公司原技术总监)

 

北京读者刘慧

芒有耕耘 种有收获

——芒种时节读《军履回望》

文风如翠漫清新,

芒种宜时胜春分。

沉醉晨暮勤耕读,

浓淡日常望自珍。

(刘慧供职于中国银河资产公司风控部)

 

武汉读者乔存武

我真心感到,《军履回望》张明刚自选集满满的正能量,鼓舞人、激励人、启迪人,读后使人产生一股向上的精神力量,对事业有激情,对工作有干劲,灵魂得到净化,思想得到升华!……为张将军点赞!转发了!

(乔存武系武汉市江汉区常青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干事)

 

沈阳读者苏锋

明刚将军的文章一大特点是特别接地气,与部队一直发扬的革命传统、宣传的昂扬正气和官兵的现实生活联系紧密,读起来既感到亲切又能给人以深刻的教育和指导!说明他的人和笔已经深深的融入了这个火热的军营……转发了!

(苏锋系张明刚参战时所在部队副部队长)

 

太原读者王洪平

张明刚青少年时代的文学梦

——读《军履回望》随感

张明刚将军的《军履回望》是一部充满军旅生活气息和深厚文学底蕴的作品自选集。通过阅读,我深感作者与我有诸多相似之处,我们均来自农村,经历了艰苦的求学过程,携笔从戎,共同走过军旅生涯的各个阶段。张明刚同志在新闻报道领域展现了出色的才华,他的成长经历充分证明了“功夫不负有心人”和“有志者事竟成”的道理。

《军履回望》涵盖了军营生活、学习、工作和战斗的各个方面,体裁丰富多样,包括理论、新闻和文学。书中的散文《长寿的姥姥》、《妈妈笑了》和《少北先生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,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语言文字的深厚功力。这些作品不仅充满正能量,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。

从小就做着文学梦的张明刚, 到1992年、28岁时,他的作品表现出了意气风发和踌躇满志的气象。虽然他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,但他的文学梦想从未放弃。我相信,凭借他在军旅生活中的丰富体验、长期的语言锤炼和不断的思想进步,张明刚同志的文学梦想一定会展翅高飞,在未来无限辽阔的疆域中创造辉煌。

(王洪平系著名军旅诗人、作家,学友周报社社长)

 

北京读者任代民

读《“学生官”于清华乐当“粮草官”》一文有感: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。是金子到那里都闪光。这句话用在于清华身上再恰当不过了。人在事中,事在人为。就看你遇事怎么为,敢不敢担当。敢担当,就大有可为。好文,转发了!

(任代民系北京市海淀区军休干部)

 

乌鲁木齐读者彭小亮

上世纪八十年代,我军首批大学生干部于清华的事迹,对于现在的我们,仍然具有深刻而重要的启示:年轻干部要想成就一番事业,就必须沉下心来,扎根基层,安心本职岗位,扎实做好工作,提升实践能力……切忌眼高手低,杜绝浮躁心态!转发了!

(彭小亮系解放军驻乌部队某部上校军官)

 

海南读者吕群

作为一名军人,不论身在何处,只有做到“干什么吆喝什么”,才会有强烈的本领恐慌感,才能把份内工作做好做到位,我们的胜战才有底气……这是我读《“学生官”于清华乐当“粮草官”》一文的最大收获。转发!

(吕群系解放军驻琼部队某部退休上校军官)

 

《军履回望》作者简介

张明刚,汉族,湖北随州人,研究生学历,中共党员、陆军少将军衔。曾参战荣立战功、被评为“火线优秀共产党员”并在前线由士兵直接破格提拔为干部,现任解放军驻京部队某部少将军官。

免责声明

1、凡本网注明出处非(中视在线)的作品,均转载于自其它媒体或会员发布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目的在于信息的传递,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,如对稿件有质疑请与本网客服联系。

2、凡涉及客服电话、转账交易等请查询官方认证,谨防上当受骗。

3、为了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,请核实安全认证的官方客服电话,防止上当受骗。

4、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其它问题,请在15日内联系本网客服。